通常,汽车的转速表上都会有一个红色区域,当指针达到红色区域位置时,发动机的转速往往可达到7000-9000转,在这个转速范围内的发动机显然已经达到了最大转速警告范围。这个范围,车主正常开车时是不容易达到的,只有当汽车急加速、拉高速超车等情况下,转速才会飙升到这个范围,这个时候,汽车发动机动力传输也基本达到极限了。
那么,平时偶尔超车的时候“不小心”加速太过激烈,把转速拉得太高会对汽车造成伤害吗?针对这个疑问很多网友搞不清,编辑这里放心大胆的告诉您:一点事没有,只要不是长时间这样就没事。一则发动机没那么娇贵,短时间的保持高转速不过费点油罢了;二则很多厂家在研发时,就考虑到发动机寿命以及承受力这一点,因此就把一定的转速区域封存了起来,避免影响发动机寿命。
汽车长期保持高转速对汽车有哪些危害?
1、发动机在高转速运行的情况下如果由于汽油不达标突然发生爆震,会让我们的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很容易损坏我们的发动机总成。
2、长时间保持高转速很容易让发动机温度升高,散热不及时,导致机油的抗剪力被破坏,致使机油的保护润滑作用变差,加快发动机磨损,致使发动机出现拉缸的现象。你激烈驾驶没问题,但是千万不要长时间在低档高转的状态下行车。
3、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转速,如此操作会使发动机产生高温。造成动力衰竭减退,还会影响发动机周围的一些部件。时间长了会造成裙带伤害。最终降低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