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印尼狮航的客机坠海,还是重庆公交车的坠江,其死亡率是非常恐怖的,基本是全员遇难。日常生活中车辆落水遇难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而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媒体都做了大量的落水救援实验,但这依然没法阻止车辆落水后的高死亡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理论的实践可能并不科学,另一方面广大的司机以及乘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就来浅析下车辆落水的自救方案。
为什么是自救?心态调整是关键
为什么说车辆落水后是自救呢?车辆落水到司机、乘客遇难这期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除非是岸上的救生员随时待命状态,不然想通过外部力量来就救援基本不可能。此前还有很多不负责任的媒体推荐落水后的车上人员紧急拨打电话救援。
据我所知,西方先进国家应急航空救援体系,要求从接到请求电话,到救护人员到达救护现场实施抢救需要15分钟。这还是动用了直升机的航空应急救援,而即便如此车辆落水后你第一时间拨打了电话,岸上救援人员也第一时间响应了你的请求,派出直升飞机前来救援,直升飞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在15分钟内赶到了现场,但此时黄花菜早就凉透了。
有人可能怀疑车辆落水后,人在车内存活不会这么短,普通的小客车车辆落水后一般1-2分钟车内将全部倒灌满水,即使密封好一点的车辆也只需要3-4分钟车内也会全部灌满水,而普通人在无氧的水中存活时间也就3-4分钟,也就是说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所以车辆落水后,第一时间还是忘了你的手机吧。
所以车辆落水的一瞬间,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但这也基本不可能,在危机生命的第一瞬间人很难保持镇静,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还处于理智状态,也就是说有思考自救的能力。
机会稍纵即逝 短时间最优逃生方案这样找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车辆落水到司机乘客遇难非常迅速,几乎可以用死亡倒计时来形容,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救方案基本没有试错的机会,只有一次切实可行的救援机会。而且各种无谓重复的操作还会耗费大量体能,特别是在水行将灌满车舱,耗氧量的增大更加不利于自救。
马德堡半球揭秘了大气的压强,而水产生的压强更加恐怖,这也导致车辆落水后车门开启的难度比在陆地上高出数倍,特别是车辆完全被水淹没后。既然入水后这么难打开车门,我们退一步想,在车辆入水前把车门打开结果又会如何呢?
在车辆入水前的瞬间,人的操作基本属于本能,在这稍纵即逝的瞬间,很难有理性的救生操作,并完成这种高难度的操作,何况车辆在入水前大多伴随着碰撞事故以及随后的自由落体,这期间人在车内很难保持平衡完成操作,而如果入水前有碰撞事故,成员还会受伤。第一种逃生方案难度之高绝大部分乘客或者车主很难完成。但在车辆入水前能将车门打开对于自救太关键了,可以说如果车辆在入水前车门已经被打开,那么车内的人员逃生的可能就非常大。
乘客失去平衡或者受伤,所以这第一种逃生方案虽然很难完成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车辆落水之前不要解开安全带,待车辆入水后人体平衡后再解开安全带,从车辆离开路面到入水这段时间如果解开了安全带,人体会因为重力的原因而失去平衡,很可能造成车辆未入水而人先受伤的情形。
车窗逃生的捷径 这个小物件关键时候能救命
现如今,家用小客车基本都采用了电动车窗设计,车辆一旦落水车辆电路系统会瞬间失效,电动车窗系统也无法工作,除此之外车辆落水后水淹至车窗,因为水压的原因,即使是手动车窗也很难通过机械原理打开。
除了车窗难以打开,车厢体内的水会使自救变得非常困难,首先是人眼很难在水中看清楚物体,特别是车辆入水引起的水质浑浊,就更加难以看清楚物体。其次由于水的浮力的原因,人在水中很难完全使上劲,这些因素将会极大的影响自救成功率,甚至是自救希望变得渺茫。
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物件--安全锤,安全锤有两种,大客车、公交车、地铁等尺寸较大,有专门的把手,通常放置在客车等车辆的两侧车窗附近,使用时直接取下敲击安全玻璃的标识位置。
另外一种撞针安全锤,因为体积小巧比较适合小客车使用,不过市面上这种安全锤很多质量并不合格,再加上操作不熟练,破窗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建议购买质量较好一些的撞针安全锤,详细阅读说明书掌握其用途,如果条件具备可以着一块汽车玻璃亲自实验下。
对于安全锤水下破窗,破窗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一种情形是车辆刚入水的瞬间,水位还没有到达车窗,用安全锤迅速破窗,并迅速逃出,不过这种做法难度非常大,主要是这期间时间非常短,因为汽车入水后,很快就会淹没至玻璃,破窗+逃逸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特别是车上有多名成员的情况下,逃生更加困难。
另外一种就是等车内全部灌满水后,这个时候车内外压强是平衡的,破窗后不会引起水流往车内涌,这个时候破窗,车内人员逃出更加方便,同时时间也相对富裕。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媒体推荐使用头枕撬车窗甚至是击打车窗,实际上这些动作基本是徒劳的,在车辆落水后实施这种救援逃出车内的概率几乎为零,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把质量可靠的安全锤,以及恰当的破窗时机。